在平版胶印中,纸张印刷过程中出现撕口可以说是比较常见的故障,在工作中能够及时的判断出故障的原因,并能进行及时的处理,无疑对工作是相当有益的。
实际上纸张撕口并不是很神秘的故障,有心的师傅一般并不会立刻对设备进行调节或对零件进行一些盲目的更换。而是静下心来仔细的考虑,纸张的撕口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一般来说,最为普遍的出现在三种情况下:设备刚刚大修(调试)后;长期固定的印活忽然更换后;还有是在印刷过程中不断的增大的撕口。为什么要对这些情况分析呢?因为不同的情况下,出现问题的原因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的找到故障的根源。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故障进行处理。
为了讨论方便,笔者将常见的撕口分为几种情况:
1. 输纸过程中纸张不平导致。
特点:
容易出现在比较薄纸张的印刷过程中,而且一般撕口比较长,而且经常伴随着套印不准出现。
分析:
对于比较薄的纸张,在机器调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因为无论是飞达、输纸板还是在其后的纸张传递中,都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类问题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输纸板上的压轮压力过大,导致纸张在行进过程中被碾压出拱,这样在其后的压印和传递中,就难免出现纸张撕口的问题。
处理:
对于比较薄的纸张,在调节过程中,笔者建议,飞达的吹风与吸风都应当适当的降低,直到达到能正常走纸即可,过大的风量会使纸张出现变形。
输纸板上的压轮压力要适当的调轻,并向外略微偏移(成外八字)以求将不平的纸张拉平。
2. 纸张的输纸和定位不协调
特点:
这类故障常常会很走极端,比如说整张纸的叼口全被咬牙叼烂,或半排,经常表现的比较严重,而且套印的规矩线偏移是相当严重的。
分析:
这类故障,常常是由于飞达相对于接纸轮的交接时间或飞达与前规的交接时间相对快(俗称下纸快)。当相对位置超前的纸张到达定位位置时,由于已经超过了定位能够补偿的极限,叼口处就会弯曲变形,直到被递纸牙咬到为止。这时候的纸张叼口不是平直的,那么在以后的传递过程中当然避免不了被撕口。
处理:
这类故障的处理只要把输纸的相对角位调节正确就可以了。
3. 前规定位位置过于靠后(递纸牙咬纸过大)
特点:
整张或半张的叼口撕裂(间距为咬牙的间距),撕裂程度视叼纸大小不同。
分析:
当前规的定位位置过于靠后,将直接导致递纸牙和以后所有的咬牙叼纸长度增大,这时的纸张叼口很可能无法在相互传递过程中顺利交接(当下一排咬牙进入接纸位置时,张开的咬牙不能避开过大的叼口,或向外传递纸张后的咬牙不能张开足够大的空间让开纸张),而导致将叼口撕坏。
处理:
实际上处理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前规位置进行相应的变动就可以了。
然而就是这种简单的故障就常常会由于判断的失误而导致操作者的大麻烦。笔者就见过一例同样的故障,而操作者发现后立刻判断是由于咬牙的不正常交接造成的,结果一遍又一遍的调整咬牙的咬力、调节交接位置。
建议:
当出现问题后,往往判断比处理更重要,当然预防比判断还重要。本例就是由于操作者对前规的不正常调节(超过前规允许调节的范围)造成的(没有人去调,前规一般不会自己动位置的,当然要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
另外笔者建议,没有电动调节前规前后位置的机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用改变前规位置的方式来调节印版套准。在老式的设备(刻度已经不明显,或由于多次维修而失去作用)上,或倒班的生产中尤其要注意。